這就是百老臺灣味!

是熟悉,甚至很像過年回家吃飯的感覺

文/冉天豪(音樂總監、作曲、編曲)

重回《隔壁親家》排練場,見到久違的澎舜二老、劇組新舊演員們,一股自然舒適的氣場很快就湧上來,那不僅是熟悉、甚至很像過年回家吃飯的感覺。演員們開始對戲,旁邊standby的新演員熟練舞步與台語,澎哥舜哥從第一首〈天公伯我問你〉一路唱到終曲,這些當初會經折磨過他們的「冉天豪式台語歌」,令人驚訝地,一音無誤且感動依舊。

我的驚訝真是多餘了,原來這些歌、這些戲、這些舞、這些情感,早在首演時便已植入人心。回想2009年剛要做 《陽壁親家》,第一次記者會時我一首歌也沒出,而距離演出只剩一個半月,舜哥為了替我跟記者解圍,還開玩笑說,乾脆把他跟澎哥的即興唸唱直接拿去用就好了,那時我只能苦笑,時間壓力倒是其次,心中真正的困惑有三個,一是音樂如何能在《四月望雨》之後更上層樓、二是如何寫出讓澎哥舜哥心服口服的台語歌、三是音樂要讓觀眾第一時間就聽懂。第一批歌曲完成了,澎舜二老拿到他們非常不想看到的五線譜,耐住性子跟著年輕演員們一起與小芬老師練唱,起先非常排斥的舜哥一度抱怨說:「這不是我們習慣唱的台語歌!」而本身就是作曲名家的澎哥甚至也開始考慮自己譜曲,還在閉關創作的我當然備感壓力,但我曉得這只是過程,他們終會被這些音樂打動的。隨著歌曲越出越多、難度越來越高、練唱也越來越頻繁,直到有一次進錄音室配唱,舜哥竟主動對我說,我寫的台語歌完全超乎他的想像,讓他唱到感動落淚,而澎哥也在之後的排練對我說了好幾次「你真是個天才、怪物!」然後他們回排辣場很開心地練習本劇最困難的〈盟誓〉四重唱。那時我還沒殺青,不過我曉得首演時觀眾定會被他們的演出感動,那與才能或技巧無關,那是大家都一齊進入戲裡了,創作者、表演者、觀眾同時在經歷一場真正的、含有土地養分的《隔壁親家》,是的,講土地的故事、聽爸媽的歷史、流酸澀的眼淚、揚傻笑的嘴角,不可能不打動人心。

從二〇〇七年的《四月望雨》、二〇〇九年的 《隔壁親家》再到二〇一〇年的 《渭水春風》,我們順利完成了「台灣音樂劇三部曲」這奇妙使命,我想起大學時代讀到忠衡發表的「華人的經典音樂在哪裡?」一系列文章,他提到西洋音樂史洋洋灑灑四百年傲人傳承,我們卻因民族性的留一手哲學而付之闕如,當時他提出了很有氣魄的論調,「既然過去沒有流傳,那我們就從現在開始創造經典。」是的,我們真的不要再懷疑,現在的我們從父母那裡傳承了最美的文化、從國際觀裡學習了最好的技術,我們是最棒的創作者、表演者、我們是最有水準的觀眾!

看著首演版節目單,我想再說一次,「這不是臺灣百老匯,這是百老臺灣味 !」 (It`s not Broadway in Taiwan. It`s Broad Taiwan Way!)

深入瞭解《隔壁親家》

繼《四月望雨》後,音樂時代實力演員群、終極陣容,2023經典重現!

發表迴響

探索更多來自 音樂時代劇場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